1.Introduction
2.Different approach of Architectural curatorial
Thinking and Presentation
---Sense of body (1)
3. Thinking and Presentation
---Sense of body (2)
4.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1)
--- how to get information
--- where is the site
--- what is connecting
--- when is changing lecture participation
5.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2)
---Photography and Drawing
6.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3)
--- Measure and Archives Workshop
7.— The power of image
Project presentation (1)
--- Reading and Creations presentation
8.Project presentation (2)
--- Reading and Creations presentation
9.Mapping (1)
--- Drift and Layering
10.Mapping (2)
--- Game-board and Rhizome Workshop
11.— Walking, thinking and making
landscape
12.Model (1)
--- Nature history
13.Model (2)
--- Iron and Wood
14.Project presentation (3)
--- plan and works about exhibition
15.Project presentation (4)
--- plan and works about exhibition
16.Project presentation (5)
--- Iron and Wood
17.Project presentation (6)
--- plan and works about exhibition
18.Project presentation (7)
--- plan and works about exhibition
第一週課程介紹與總論 第二週理論閱讀討論
第三週生活世界的概念 第四週公眾生活劇碼的分類操作
第五週模式語言的概念 第六週模式語言操作一
第七週模式語言操作二 第八週模式語言操作三
第九週期中報告 第十週社會空間的概念與分析
第十一週社會空間的案例操作 第十二週社會空間的案例操作
第十三週社會設計的概念 第十四週社區設計的案例(山崎亮)
第十五週案例操作討論 第十六週案例操作討論
第十七週案例操作討論 第十八週期末發表
一、理論基礎與範疇(第1~2週)
二、敘事方法異同:文字與影像 (第3~5週)
三、電影、動畫作品案例研究(第6~17週)
四、綜合討論(第18週)
本課程採實作、經驗討論、理論研讀後討論等方式進行。十八週的進度分配如下:
一、確定行動議題並安排工作程序(第1~3週);
二、主題深化與專業諮詢(第4~6週);
三、空間介入行動準備(第7~10週);
四、展演實作(第10~16週);
五、期末呈現與評論(第17~18週)
一、藝術主題開發與題材選擇(第1~3週)
二、題材研究 (第4~9週)
三、題材創造性發展(第10~18週)
* 依學生操作進度安排期中、期末展演
第1 ~ 4週 執行機械工具專業的認知操作。
第5 ~ 9週 材料特性的測知與掌握,並藉由操作的過程尋找創作開發的可能。
第10~14週 藉由場景分析過程進行再創作的開發。
第15~18週 工作空間與戶外空間實際操作及互動性體驗。
第1 ~ 4週 議題研討與分工計畫
第5 ~ 8週 議題與涵構關係之確定
第9 ~11週 空間探討與實驗執行
第12~14週 空間探討與實驗執行
第15~18週 作品呈現與論述執行
第1 ~ 4週 實務操作:機械工具的認知使用與材料特性及構造,體驗相互結合操作的共創。
第5 ~ 8週 自我空間的成型與環境塑造(以工場空間的一切為操作場景)。
第9 ~11週 工場基地的物理環境認知與設計再執行‧
第12~14週 空間成型後的成物影像表現與再呈現的可能性。
第15~18週 完成檔案記錄。
1~2週 〈〉,建築的不可見-解域化下自然形成的建築 莊明哲
3~4週 線性數位、非線性數位 朱伯晟
5~6週 內建築 黃宣穆
7~8週 形境建築 賴泓吉
9~10週 沖與和 建築二元性對立的融合形態 范永祚
11~12週 透明性-以領域關連建構透明知覺的空間感官 楊文全
13~14週 數位後像的閃現與凝仿-脫殼心境後的真實空間 李俊賢
15~16週 讓位 林益清
17~18週 場域建築-事件與對象交叉思考的空間邏輯 許棕宣
1~2週「缺位」--離形下的空間視域 楊有富
3~4週 遇然-隨遇形境構成下建築的自然與自我性 黃昭閔
5~6週 逼視、游離-以游離思維探索建築紋理下的構成秩序 沈宏霖
7~8週 建築相位下的空白與空間虛意中的歸返 周時雍
9~10週 未竟之境-無邊之境下的複述建築 張豪心
11~12週 隱藏著呼吸-建築中的蒼茫與滯留性 游云旨
13~14週 拓境下的流體建築 曾紹航
15~16週 空間離境下的建物返境 鄭孟鴻
17~18週 建築時境下的解離與意識反身-線與體的多維性演練 林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