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週:課程說明
第2~9週:複體開發、複體營造、複體生產、複體繁殖
第10~15週:複體創造、複體對話、複體氛圍
第16~18週:複體情境;並「記憶複體」
第2~9週:複體開發、複體營造、複體生產、複體繁殖
第10~15週:複體創造、複體對話、複體氛圍
第16~18週:複體情境;並「記憶複體」
- Teacher: 鄭乘騏 achi.cheng
01.課程介紹/評分方式
Course Introduction/Grading Method
02.城市規劃範型移轉(一):城市經濟
Transition of Urban Planning Paradigms (I): Urban Economy
03.城市規劃範型移轉(二):城市文化
Transition of Urban Planning Paradigms (II): Urban Culture
04.後現代資本主義與創意經濟地理學
Postmodern Capitalism and the Geography of Creative Economy
05.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一):文化創意產業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06.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二):文化節慶活動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I): 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07.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三):傳統文化襲產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II):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08.創意城市發展策略(四):社會創新案例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V): Social Innovation Cases
09.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五):行政創新案例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V):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Cases
10.文化驅動(一):從「文化政策」到「文化規劃」
Culture-Driven (I): From "Cultural Policy" to "Cultural Planning"
11.文化驅動(二):城市文化治理
Culture-Driven (II): Urban Cultural Governance
12.文化驅動(三):Grand Manner/都市奇觀
Culture-Driven (III): Grand Manner/Urban Spectacle
13.實際案例參訪:台中文創園區
Field Visit: Taichu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14.案例介紹—「文創園區」開發計畫
Case Introduction - Development Plan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15.案例介紹—閒置空間再利用
Case Introduction - Repurposing Unused Space
16.學生在地經驗觀察與研究報告(一)
Student's Lo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I)
17.學生在地經驗觀察與研究報告(二)
Student's Lo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II)
18.課程總結與討論
Course Summary and Discussion
Course Introduction/Grading Method
02.城市規劃範型移轉(一):城市經濟
Transition of Urban Planning Paradigms (I): Urban Economy
03.城市規劃範型移轉(二):城市文化
Transition of Urban Planning Paradigms (II): Urban Culture
04.後現代資本主義與創意經濟地理學
Postmodern Capitalism and the Geography of Creative Economy
05.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一):文化創意產業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06.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二):文化節慶活動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I): 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07.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三):傳統文化襲產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II):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08.創意城市發展策略(四):社會創新案例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IV): Social Innovation Cases
09.創意城市發展策略(五):行政創新案例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 (V):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Cases
10.文化驅動(一):從「文化政策」到「文化規劃」
Culture-Driven (I): From "Cultural Policy" to "Cultural Planning"
11.文化驅動(二):城市文化治理
Culture-Driven (II): Urban Cultural Governance
12.文化驅動(三):Grand Manner/都市奇觀
Culture-Driven (III): Grand Manner/Urban Spectacle
13.實際案例參訪:台中文創園區
Field Visit: Taichu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14.案例介紹—「文創園區」開發計畫
Case Introduction - Development Plan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15.案例介紹—閒置空間再利用
Case Introduction - Repurposing Unused Space
16.學生在地經驗觀察與研究報告(一)
Student's Lo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I)
17.學生在地經驗觀察與研究報告(二)
Student's Lo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II)
18.課程總結與討論
Course Summary and Discussion
- Teacher: 陳惠民 hmchen
1. 課程簡介與研究方法取向
2. 論文架構與研究倫理
3. 研究設計與概念化之用意
4. 中英文數位資料庫簡介及其應用
5. 數位筆記、書目管理及相關軟體之介紹(一)
6. 數位筆記、書目管理及相關軟體之介紹(一)/演練(一)
7. 論文撰寫體例與格式說明
8. 批判性閱讀與寫筆記(一)
9. 批判性閱讀與寫筆記(一)/演練(二)
10.學生期中報告:主題寫作方向確立
11.環境研究理論
12.專題訪問與標準化問卷(一)
13.專題訪問與標準化問卷(一)/演練(三)
14.紮根研究方法介紹
15.紮根研究方法-實例操作(一)
16.紮根研究方法-實例操作(二)
17.學生期末報告:紮根研究方法之應用
18.總結與交流討論
2. 論文架構與研究倫理
3. 研究設計與概念化之用意
4. 中英文數位資料庫簡介及其應用
5. 數位筆記、書目管理及相關軟體之介紹(一)
6. 數位筆記、書目管理及相關軟體之介紹(一)/演練(一)
7. 論文撰寫體例與格式說明
8. 批判性閱讀與寫筆記(一)
9. 批判性閱讀與寫筆記(一)/演練(二)
10.學生期中報告:主題寫作方向確立
11.環境研究理論
12.專題訪問與標準化問卷(一)
13.專題訪問與標準化問卷(一)/演練(三)
14.紮根研究方法介紹
15.紮根研究方法-實例操作(一)
16.紮根研究方法-實例操作(二)
17.學生期末報告:紮根研究方法之應用
18.總結與交流討論
- Teacher: 陳惠民 hmchen
一、當代文化思想的世界性處境(第1~7週)
1. 「當代」:意義與內涵
2. 胡賽爾(E. Husserl)的論斷
3. 牟宗三的論斷
4. 以埃森曼(Peter Eisenman)為例
二、自然主義批判(第8~11週)
1. 定義:文學上的自然主義
2. 「未來派」的作為
3. 從柏格森(H. Bergson)到德勒茲(G. Deleuze)
4. 以Herzog & de Meuron為例
三、心理主義批判(第12~15週)
1. 定義:作為懷疑論的相對主義(人類主義、歷史主義、馬克思主義)
2. 「觀念藝術」的作為
3. 從黑格爾( G. W. F. Hegel)到海德格(M. Heidegger)
4. 以庫哈斯(Rem Koolhaas)為例
四、東亞的當代反省(第16~18週)
1. 宋、明「理學」的遺產
2. 熊十力「體用論」的前衛意義
3. 自身處境:反思與展望
1. 「當代」:意義與內涵
2. 胡賽爾(E. Husserl)的論斷
3. 牟宗三的論斷
4. 以埃森曼(Peter Eisenman)為例
二、自然主義批判(第8~11週)
1. 定義:文學上的自然主義
2. 「未來派」的作為
3. 從柏格森(H. Bergson)到德勒茲(G. Deleuze)
4. 以Herzog & de Meuron為例
三、心理主義批判(第12~15週)
1. 定義:作為懷疑論的相對主義(人類主義、歷史主義、馬克思主義)
2. 「觀念藝術」的作為
3. 從黑格爾( G. W. F. Hegel)到海德格(M. Heidegger)
4. 以庫哈斯(Rem Koolhaas)為例
四、東亞的當代反省(第16~18週)
1. 宋、明「理學」的遺產
2. 熊十力「體用論」的前衛意義
3. 自身處境:反思與展望
- Teacher: 汪文琦 wen7wang
一、藝術主題開發與題材選擇(第1~3週)
二、題材研究 (第4~9週)
三、題材創造性發展(第10~18週)
* 依學生操作進度安排期中、期末展演。
* 本學期的工作成果將於下學期「建築創作演習(2)」進一步延伸。
二、題材研究 (第4~9週)
三、題材創造性發展(第10~18週)
* 依學生操作進度安排期中、期末展演。
* 本學期的工作成果將於下學期「建築創作演習(2)」進一步延伸。
- Teacher: 陳惠民 hmchen
- Teacher: 汪文琦 wen7wang
我們將試著解讀及善用「人」的基本觸角,如:思想的腦、操作的手、及行動的腳......等,所展演出精緻的人文特質,是如何在改進我們的文化行為。當繪畫、攝影、電腦及建築都已成為人們文化肢體的行為結果時,我們實有必要再為這些行為加以改進或研發新的文化觸角。因此,課程內容將不時的更換創作的工具,並在期末編印出自屬性的刊物。
同學經由概念的詮釋、物件的形塑到空間的建構,進而與機能的定義及自我建築理念與設計生態的整合,都將在課程內容上一一的被討論和落實。
同學將在此學期中,大量的自我閱讀及寫作。課程的部份將探討什麼是建築及建築的定義,希望建築設計不再以設計為自限,取而代之的是建築行為、建築態度、建築知覺及建築文化上的自我性。以上不同議題都將在課程上成為寫作及討論上的內容。
※空間性系列:第一週空間規律,第二週空間複製,第三週空間模具,第四週空與間,第五週空間符號,第六週幾何空間。
※存在性系列:第一週存在變化,第二週存在紋理,第三週存在習性,第四週存在時空,第五週明暗存在,第六週存在自然。
※思維性系列:第一週內我思維,第二週思維主義,第三週抽象思維,第四週思維概念,第五週存有思維,第六週思維與無。
同學經由概念的詮釋、物件的形塑到空間的建構,進而與機能的定義及自我建築理念與設計生態的整合,都將在課程內容上一一的被討論和落實。
同學將在此學期中,大量的自我閱讀及寫作。課程的部份將探討什麼是建築及建築的定義,希望建築設計不再以設計為自限,取而代之的是建築行為、建築態度、建築知覺及建築文化上的自我性。以上不同議題都將在課程上成為寫作及討論上的內容。
※空間性系列:第一週空間規律,第二週空間複製,第三週空間模具,第四週空與間,第五週空間符號,第六週幾何空間。
※存在性系列:第一週存在變化,第二週存在紋理,第三週存在習性,第四週存在時空,第五週明暗存在,第六週存在自然。
※思維性系列:第一週內我思維,第二週思維主義,第三週抽象思維,第四週思維概念,第五週存有思維,第六週思維與無。
- Teacher: 王為河 weiweiho
本課程採實作、經驗討論、理論研讀後討論等方式進行。十八週的進度分配如下:
一、台灣城鄉發展的核心議題討論(第1~3週)
二、主題開發與題材選擇(第4~6週)
三、資料分析與田野調查(第7~10週)
四、行動計畫書寫作(第11~13週)
五、展演實作(第14~18週)
* 依學生操作進度安排期中、期末展演
一、台灣城鄉發展的核心議題討論(第1~3週)
二、主題開發與題材選擇(第4~6週)
三、資料分析與田野調查(第7~10週)
四、行動計畫書寫作(第11~13週)
五、展演實作(第14~18週)
* 依學生操作進度安排期中、期末展演
- Teacher: 汪文琦 wen7wang
第1週:課程說明
第2週:何謂工場
第3週:工場空間與環境
第4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5週:實務操作
第6週:實務操作
第7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8週:實務操作
第9週:實務操作
第10週:工場基地的物理環境認知與設計再執行
第11週:實務操作
第12週:實務操作
第13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14週:實務操作
第15週:實務操作
第16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17週:實務操作
第18週:實務操作
第2週:何謂工場
第3週:工場空間與環境
第4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5週:實務操作
第6週:實務操作
第7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8週:實務操作
第9週:實務操作
第10週:工場基地的物理環境認知與設計再執行
第11週:實務操作
第12週:實務操作
第13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14週:實務操作
第15週:實務操作
第16週:機械工具之認知與材料介紹
第17週:實務操作
第18週:實務操作
- Teacher: 鄭乘騏 achi.cheng
研二生將發展自己的建築研究設計及閱讀相關書籍資料進而提出獨特見解與技術結合,創作另類的議題及空間。
期中需具體的提出建築型態的架構與基地及議題的關係,並討論理念的形成及自我邏輯的理論架構。
藉由議題設計,探討空間的可能性。再藉由空間發生的可能性,來發現空間行為的潛力,並運用空間及構造行為的轉化達到建築藝術創作的呈現。
期末進行實作執行成果期末報告。
第一週:由思維產生型體的原始屬性。
第二週:初始之型所引發的建築型態。
第三週:空間與型式下的類空間。
第四週:類空間的透明與記憶。
第五週:都市被動中的建築場域。
第六週:都市主動中的空間場域。
第七週:建築宣言的認定與思維。
第八週:建築觀的意義與哲思。
第九週:無疑建築的再生建築。
第十週:作品基地選取概論。
第十一週:空間議題探討。
第十二週:Case Study。
第十三週:選取基地分析報告。
第十四週:選取基地分析報告 。
第十五週:作品實作執行。
第十六週:作品實作執行。
第十七週:作品實作執行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作品實作執行期末報告。
期中需具體的提出建築型態的架構與基地及議題的關係,並討論理念的形成及自我邏輯的理論架構。
藉由議題設計,探討空間的可能性。再藉由空間發生的可能性,來發現空間行為的潛力,並運用空間及構造行為的轉化達到建築藝術創作的呈現。
期末進行實作執行成果期末報告。
第一週:由思維產生型體的原始屬性。
第二週:初始之型所引發的建築型態。
第三週:空間與型式下的類空間。
第四週:類空間的透明與記憶。
第五週:都市被動中的建築場域。
第六週:都市主動中的空間場域。
第七週:建築宣言的認定與思維。
第八週:建築觀的意義與哲思。
第九週:無疑建築的再生建築。
第十週:作品基地選取概論。
第十一週:空間議題探討。
第十二週:Case Study。
第十三週:選取基地分析報告。
第十四週:選取基地分析報告 。
第十五週:作品實作執行。
第十六週:作品實作執行。
第十七週:作品實作執行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作品實作執行期末報告。
- Teacher: 鄭乘騏 achi.cheng
- Teacher: 王為河 weiwei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