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藝術家的社會關係與共同體的利益
第二週:藝術的「自主性」或「傾向」
第三週:正確的「傾向」應該包含作品的「質量」
第四週:「傾向」存在於「創作技術」的進步或倒退
第五週:從當下的「技術條件」重新思考「形式、體裁」
第六週:「美化」與反革命:當「革命」變成消費對象
第七週:改變生產機器
第八週:消除對立:「作者/受眾」、「技術/內涵」
第九週: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保護色
第十週:「姿勢」與「中斷」
十一週:「反思」與「笑」
十二週:為誰創作?
十三週:召喚翻譯:原作的「可譯性」
十四週:譯作:原作的「來世」(原作生命的延續)
十五週:原作與譯作的關係:「互補」(而非譯作掙扎著向原作看齊)
十六週:譯作者的任務:創造出原作的「回聲」
十七週:逐字直譯
十八週:純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