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課程名稱
第一週 歐美與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簡介(上)
第二週 歐美與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簡介(下)
第三週 身體與媒材的自動性作為媒材(1950s)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第四週 身體+時間做為媒材(1950s-60s)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
第五週 身體+時間做為媒材(1960s)偶發藝術(Happening)
第六週 身體與社會(1960s)身體藝術(Bord art)(1960s)激浪派(Fluxus)
第七週 性別政治(1960s)女性主義(Feminism)
第八週 期中考試
第九週 對精緻(Fine Art)藝術與架上藝術的反動(1950s-1960s)普普藝術(POP ART)
第十週 新媒體的誕生+流行文化(1960s-)錄像藝術(Video art)
第十一週 新媒體下的機械關照,人工風景(late1960s-1980s)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 ISM)
第十二週 第去除物質與資本的藝術(late1960s-1970s)觀念藝術(CONCEPYUAL ISM)
第十三週 物的世界(1960s)極限(簡)藝術(MINIMALISM)
第十四週 物與生活(1960s-1970s)貧窮藝術(Poor art)
第十五週 物與自然、人為空間、Site specific art(1960s-1970s)地景藝術(Landscape art)(1970s)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
第十六週 回歸平面繪畫、具象與歷史(1980s-)義大利超前衛(Trans-Avant-garde italienne)德國「新野獸」或「新表現主義」「壞畫」(Bad painting)
第十七週 彈性週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